山西八建集团有限公司是具有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工程设计建筑行业甲级资质的大型建筑工程集团公司,是山西省建筑业的骨干企业。山西八建集团有限公司设计事业部(以下简称“山西八建设计院”)主要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建筑工程技术咨询、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计及咨询、园林绿化设计以及规划设计管理等业务。
山西八建设计院运用国产BIM产品,以全专业协同设计提升设计质量,以设计算量一体化提升项目经济性,为助力“好房子”建设奠定设计基础。
数字化技术力克发展难点
如今,EPC项目对设计的质量、完成周期、成本控制等要求日渐提高,如何“又好又快”交付,成为总包下属设计院控成本、提效益的核心挑战。
山西八建设计院在EPC项目方案设计和施工图阶段亦面临同样的挑战,如:各专业“本地文档式”的信息同步效率低且易出错,模型修改、信息更新后难以及时与其他专业同步,导致方案协同调改效率低;设计师缺少成本意识,设计成果传递后算量耗时长,成本反馈不及时,导致设计工期不可控;设计阶段缺少算量手段,施工阶段发现设计超限后常需要反复调改方案,加之“设计-造价”反馈链条长,为设计周期、项目整体成本控制等方面带来挑战。
为进一步以数字化技术落地服务EPC项目,山西八建设计院引入广联达国产BIM产品,基于数维房建设计一体化解决方案,一方面,通过“云+端”的构件级协同方式,打破各专业间的协同壁垒,实现各专业间的数据互通,推动BIM设计效率提升;另一方面,通过结果算量GFC数据格式直传算量软件,实现设计算量一体化,将成本控制前置至设计阶段,助力EPC项目成本控制与利润保障。
此外,山西八建设计院意图通过国产BIM产品的推广与应用,进一步提升设计师的正向设计能力、增强一体化设计意识,与集团成本部门形成协同合力,以设计院加速数字化转型拓展业务范围,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全专业“云+端”协同设计
由山西八建设计院设计的某消防站执勤楼项目,总建筑面积3788.84平方米,建筑层数为3层,建筑高度为14.4米,结构类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项目组基于国产BIM数维设计软件,通过“云+端”模式实现全过程协同设计。
在项目策划前期,通过广联达数维协同平台进行项目创建、任务策划、人员策划、进度管理及权限管理。
在项目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通过协同平台发起校对审核流程,将审核意见精准推送至对应设计师,实现校对审核问题的及时修改与闭环。同时在协同平台项目看板中,项目负责人与专业负责人可通过数据的可视化展示,实时查看各设计师的工作单元建模进度、工时统计、构件数量统计与修改量统计等,快速跟进问题,精准把控设计质量、工时与进度。
项目看板
建筑设计师通过数维建筑工具端创建各专业模型与平面、立面、剖面建筑图纸,对平面外三道尺寸线、门窗等进行一键标注,并快速创建门窗表及门窗大样图。当平面门窗存在修改时,采用更新功能可一键更新大样及门窗表,快捷高效。
结构专业采用YJK进行模型计算,通过数维结构将YJK模型数据(含计算结果与构件信息)快速导入自动生成数维模型,减少重复建模工作。当YJK计算模型发生修改时,通过模型对比更新功能实现YJK模型与数维模型保持一致,设置配筋规则后可一键生成柱梁板施工图,同时基于国家规范进行结构自动化校审,实现零强条违反。
机电系统通过数维机电进行模型创建与图纸输出,在平面视图中将管道、风管尺寸、标高、风口等进行一键快速标注、定位,提高出图效率,贴合国内标注标准。
此外,项目组对模型进行管道碰撞及调整等应用,促进设计品质的优化。
在项目过程中,通过协同平台将设计师自建的构件添加至项目中进行管理与资源积累,后期可作为企业资产进行复用,赋能后续项目设计提效。
“设计-算量”一体化应用探索
项目组对消防站二层土建工程量进行统计,将设计模型无缝传递至算量阶段的一体化模式与传统模式工程量统计进行对比分析,对比构件范围包括柱、梁、板钢筋、混凝土工程量及墙洞等。
一体化模式与传统模式算量对比技术路线
对两种不同算量模式下各构件工程量的数据进行对比,钢筋工程量运用传统模式算量与一体化模式算量,其量差在0.7%以内;混凝土、砌体、门窗、墙洞工程量无量差,满足造价误差要求,设计模型向造价模型数据传递在可控范围之内。
同时通过数维设计软件将设计模型导出为GFC文件,直导造价模型仅需30秒即可完成,在保障算量准确性的同时,有效提升了“设计-算量”整体的作业效率,为合理控制项目成本提供了良好支撑。
项目造价师反馈,以往项目中需花费较多时间理解设计图纸与设计意图,而该项目通过数维模型直传造价软件,在预算阶段可有效减少造价建模时间成本,且能避免传统算量翻模时出现的人为误差,赋能设计效率提升。
多维价值助力转型加速

打通集团部门壁垒,提升协作效率。复用数维设计模型,减少数据转换对接工作量,快速提取工程量指标,提升效率;基于统一的数维模型,减少人为翻模产生的工程量偏差,提高工程量计算准确度;设计阶段进行充分的协同和优化,减少后期施工阶段的设计变更,避免影响项目工期。
设计院协同设计,提升市场竞争力。设计师基于统一模型进行协同设计与信息共享,减少设计冲突与错误,提升设计团队协作能力与设计质量,提升企业数字化交付能力与市场竞争力;在EPC项目中将成本控制前置,提升项目设计优化收益。
国产BIM技术应用展望
在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应用方面,广联达国产BIM产品具有显著优势;在整体软件功能方面,仍需持续探索、适配本土化需求,不断完善以满足更多应用场景。
未来,山西八建设计院将紧跟集团数字化转型步伐,持续深化BIM全过程应用与数字建筑价值探索,促进设计院与工程公司高效协同,使BIM技术成为公司核心生产力,助力建设项目高质量发展,助力建筑设计行业数字化转型与中国建造智慧化升级。
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图片文字等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如有侵权或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