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能力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1-06-18

  什么是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Business Management),它 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组织、计划、指挥、监督和调节等一 系列职能的总称。 身为企业灵魂人物的企业主、CEO及高 管团队具备相当水平的组织领导与管理能力是企业管理最重要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主要内容之一。

  企业管理定义有三层含义

  第一层义

  第一层含义说明了管理采用的措施是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这五项基本活动。这五项活动又被称之为管理的五大基本职能。所谓职能是指人、 事物或机构应有的作用。每个管理者工作时都是在执行这些职能的一个或几个。

  (1)计划职能包括对将来趋势的预测根据预测的结果建立目标,然后要制订各种方案、政策以及达到目标的具体步骤,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国民经济五年计划、企业的长期发展计划、以及各种作业计划都是计划的典型例子。

  (2)组织职能一方面是指为了实施计划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结构,该种结构在很大程度 上决定着计划能否得以实现:另-方面是指为了 实现计划目标进行的组织过程。比如要根据某些原则进行分工与协作要有适当的授权,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等等。组织对完成计划任务具有保证作用。

  (3)控制职能是与计划职能紧密相关的,它包括制定各种控制标准;检查工作是否按计划进行,是否符合既定的标准;若工作发生偏差要及时发出信号然后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纠正偏差或制定新的计划,以确保实现组织目标。用发射的导弹飞行过程来解释控制职能是一个比较好的例子。导弹在瞄准飞机发射之后,由于飞机在不断运动,导弹的飞行方向与这个目标将出现偏差,这时导弹中的制导系统就会根据飞机尾部喷气口所发出的热源来调整导弹的飞行方向,直到击中目标。

  (4)激励职能和领导职能主要涉及的是组织活动中人的问题:要研究人的需要、动机和行为;要对人进行指导 、训练和激励,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要解决下级之间的各种矛盾;要保证各单位、各部]之间信息渠道畅通无阻等等。

  第二层义

  管理定义中的第二层含义是第一层含义的目的,即利用 上述措施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资源。所谓协调是指同步化与和谐化。一个组织要 有成效,必须使组织中的各个部门、各个单位直到各个人的活动同步与和谐;组织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配备也同样要同步和谐。只有这样才能均衡地达到多元的组织目标。一个以汽车为其主要产品并且管理良好的企业它在人力、设备、厂房和资金方面都有一 个适当的比例每个部门、每个单位,以至每个人什么时间做什么,何时完成,送到什么地点都将有严格的规定,这样才能保证用较低的成本,生产出高质量的汽车。这就如同-支配合良好的乐队尽管大家各奏各的音调,配合起来则是一首 美妙的交响曲。

  第三层含义

  管理定义中的第三层含义又是第二层含义的目的。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是为使整个组织活动更加富有成效,这也是管理活动的根本目的。

  企业管理的发展阶段

  企业管理的发展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

  ①18世纪末~ 19世纪末的传统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出现了管理职能同体力劳动的分离,管理工作由资本家个人执行,其特点是-切凭个人经验办事。

  ②20世纪20 ~ 40年代的科学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出现了资本家同管理人员的分离,管理人员总结管理经验,使之系统化并加以发展,逐步形成了-套科学管理理论。

  ③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现代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从经济的定性概念发展为定量分析,采用数理决策方法,并在各项管理中广泛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控制。

  企业管理的内容

  ①计划管理

  通过预测、规划、预算、决策等手段,把企业的经济活动有效地围绕总目标的要求组织起来。计划管理体现了目标管理。

  ②生产管理

  即通过生产组织、生产计划、生产控制等手段,对生产系统的设置和运行进行管理。

  ③物资管理

  对企业所需的各种生产资料进行有计划的组织采购、供应、保管、节约使用和综合利用等。

  ④质量管理

  对企业的生产成果进行监督、考查和检验。

  ⑤成本管理

  围绕企业所有费用的发生和产品成本的形成进行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

  ⑥财务管理

  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包括固定资金、流动资金、专用基金、盈利等的形成、分配和使用进行管理。

  ⑦劳动人事管理

  对企业经济活动中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的劳动和人事进行全面计划、统-组织、系统控制、灵活调节。

  企业管理的构成

  企业管理可以划为几个业务职能分支: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 生产管理、 采购管理、 营销管理等。 通常的公司会按照这些专门的业务职能设置职能部门。

  在企业系统的管理上,又可分为企业战略、业务模式、业务流程、企业结构、企业制度、企业文化等系统的管理。美国管理界在借鉴日本企业经营经验的基础上,最后由麦肯锡咨询公司发展出了企业组织七要素,又称麦肯锡7S模型;在七要素中,战略、结构、制度被看作“硬件”,风格、人员、技能、共同价值观被看作‘'软件” ,其中以共同价值观为中心。何道谊将企业系统分为战略、模式、流程、标准、价值观、文化、结构、制度十大软系统和人、财、物、技术、信息五大硬系统。企业管理除了对业务职能进行管理外,还需要对企业系统要素进行管理。

  企业管理的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企业需要制定什么规范、达到何种水平,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制定出的管理规范又应当在实践中经过试点或试验,证明它确实符合客观规律和本厂的实际情况,确实能取得良好效果,才能组织实施。

  2、坚持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

  管理规范是要全体员工I来执行的,必须反映群众的集体意志。管理规范的制定必须有领导的总结群众的时间经验,充分听取员工的意见,这样才能扎根于群众之中,为广大群众自觉遵循执行。

  3.坚持系统、全面、统-的原则

  系统指各项管理规范要配套,达到整体优化。全面指凡涉及经营管理活动全过程的各项工作、各个岗位都要有相应的管理规范,作到有章可循。统-指各项管理规范应当相互协调,服从统- -的领导意志的共同的目标。

  4、坚持职务责任、权限、利益相一致

  职务是前提,责任是核心,权限是条件,利益是动力,四者缺一不可,必须相互一致。

  5、坚持繁简适度通俗易懂的原则

  管理规范应当规定得详尽明确,有关项目不能有遗漏和含糊之处,指标、要求尽可能的定量化,并且,行文要作到简单明了、通俗易董,使执行者易于理解和掌握。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措施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企业发展的方向与持续经营的时间,如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是企业应予以高度重视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提搞企业管理水平, 先要做好企业项基础管理工作

  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

  (1)标准化工作。标准化工作包括技术标准、

  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制订、执行和管理的工作过程。标准化工作要求要具有“新(标准新), 全(标准健全), 高(标准水平高)”的特点。

  (2)定额工作。定额就是指在-定的生产 技术条件下,对于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利用、占用所规定的数量罚限。 定额工作要求具有实践性,定额源于实践,是对实践的抽象,不是主观臆造;定额工作要求具有权威性,定额是经过一定的审批程序颁发的; 定额工作要求具有概括性,定额是对实践的抽象;定额工作要求具有阶段性,实践在发展,定额也要有阶段地适时进行调整。

  (3)计量工作。计量工作的核心是获得数据,评价数据,没有实测的和准确可靠的数据,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管理就失去了科学依据。

  (4)信息工作。信息工作就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资料数据的收集、处理、 传递、贮存等管理工作,现代化企业必须健全数据准确和信息灵敏的信息系统,使企业生产经营过程逐步纳入电子计算机管理轨道。

  (5)完善规章制度工作。要通过建立和健全一套纵横连锁、 互相协调的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体系。

  (6)基础教育工作。大力做好提高职工的政治、文化和技术素质。

  二、强化管理会计职能。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管理会计是适应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科学地运用相关技术方法, 进行数据搜集、整理、 计算和分析, 据以对经济活动进行衡量、评价和预测, 从而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信息服务的一 门新兴学科。管理 会计的基本职能就是“管理”(确切地说,是参与企业管理)。管理的含义是指协调企业所属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活动。管理的内容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个方面。管理会计的管理职能以企业经营活动的时间顺序划分,可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三个环节。

  事前管理有: (1)预测。 采取各种技术方法广泛搜集有关企业内部条件、竞争者经营状况及市场变动趋势等数据资料, 据以对企业长期投资项目预期收益及企业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分析与推测,并整理出比较详细的书面报告或报表材料。(2)决策。 决策是企业管理活动中的关键一环, 也正是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良据管理决策者的特殊需要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主要是在对各种数据资料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并对各种可行性方案比较、评估权衡之后,向决策者进行正确抉择或优选提供参考性的意见来。(3)计划。根据项目的目标、特点,所具备的条件,对企业资源进行全面的规划和安排。

  事中管理有: (1)组织。根据计划安排,帮助管理者以最小的益的信息,有针对性地向管理者提供有关调整原有计划、修订经济指标、完善经济措施的建没和参考方案。

  事后管理有: (1)核算。 就是对企业所发生经济数据进行记录、分类、对比。(2)分析和考核。即评价企业活动,衡量管理者和经营者业绩,并对改善企业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参考意见。

  三、辯企业统计制度。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统计工作是通过搜集、汇总、 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它既是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手段,又是企业现代化的一项主要内容。 统计信息既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 上的现状,也能反映企业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的动态; 既反映企业的规模,也能反映企业的结构;既反映企业的速度,也能反映企业的效益与效率;既反映企业一些数量特征,也能反映企业一些质量特性; 既反映本企业情况,也能反映与本企业经营相关的方方面面。因此利用统计信息,不仅可以对事物本身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而且可以对不同事物进行有联系的综合性分析,既可横向对比,也可总结历史预测未来。因此,企业必须建立或完善了统计工作制度,形成一合理有效的,有自身特点的企业统计管理模式,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强化统计管理,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为此企业要特别重视完善企业统计运行机制: (1)设立综合统计机构或岗位并明确其职责,对内层层审核、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对外统-报送、避免“数出多门”,从而保证数据质量。(2)明确各 个职能部门的统计职责,在现代企业中,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统计信息都不会仅限于一个统计部门,期:人事部门掌握人员情况、研发部门门掌握研发信息、生产=部门掌握完工数据等。因此,为确保企业统计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应该在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中明确相应的统计责任,要求其按统- -口径,范围及时间提供相应的统计资料。(3)统计信息的交叉多向应用,一是各种基础统计信息向各职能部门 ]报送,满足各职能部门的汇总需要; = 是各职能部门门的专项信息向综合统计机构或岗位报送,满足其综合分析研究的需要;三是经过加工、分析的各种综合信息向企业领导、各职能部门及基层单位多向运行,满足其管理决策、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的需要。

  四.实施ERP管理系统。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信息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资源,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信息,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知识和信息的有效管理已日益紧迫。

  同时世界经济趋于一体化、 全球化, 中国已经加入WTO,我们的企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当前的市场特征是新产品开发速度日益加快,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产品必须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必须充分意识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仅仅靠价格、质量、产品和服务已无法赢得竞争优势, 因为这些东西都是竞争对手很容易学到的。只有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观念,向管理变革要效益,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ERP管理系统是为了实现生产计划的合理性、库存的台理管理、 设备的充分利用、 生产任务的均衡安排等需求应运而生的,它将企业管理由生产管理扩展到经营管理,由企业内部管理扩展到企业外部管理,由物流、资金、 信息流管理扩展到客户流、知识流的有效配置、控制和管理。首先,ERP的实施,是建立在最基础的数目管理的基础上的,它使企业的数据统一、共享, 使企业的过程和行为真正成为可度量的,可精确管理的。同时,它改变了成本核算方式,ERP的实施使成本核算方式由平行结转转变为逐步结转。因此,必须分析在制造各阶段成本的构成因素,变事后算 帐为事前预测及事中控制和监督。

  作为管理者必须首先摆正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将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有效结合起来,善于与人交往,有尊重意识,与员工进行直接交流。同时,要关注公平因素对人的情感反映的影响。人们希望受到平等对待,因此要莺视公平环境的创造。

  协调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做好工作的有效方法。

  因此在工作中我非常注重对内对外,横向与纵向的协调。对内必须严格管理,但要保持稳定,不产生矛盾,比学赶帮;对外坚持原则,保持工作协调。横向同级各单位、部门之间互帮互学、 互相支持;纵向上下级领导和公司职能部门之间要主动工作,布置的工作要雷厉风行。

  我国企业管理的应对措施

  后危机时代,我国企业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企业创新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体制机制变革、协调持续发展、 企业竞争能力等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给我国企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阻碍。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不断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规范企业创新管理

  企业的不断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势必对企业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当前,由于我国很多企业创办时间不长,发展规模不够,资金相对紧缺,许多企业管理工作比较混乱,基础比较薄弱,迫于发展与竞争的压力,加上思想认识不够,创新意识不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规范企业管理,创新企业管理势在必行。在我国企业发展过程中,管理跟不上企业发展需要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 要进一步规范企业管理 ,就要把企业经营与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规范的管理制度, 做到有章可循,使企业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促进企业全面持续有序发展。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企业要想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就必须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在后危机时代,我国大部分企业普遍存在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紧缺,人才队伍结构不够合理优化,“高、 精、尖”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等尴尬局面。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发展也随之加快,对人才技术的需求逐渐扩大。金融危机袭来以后,我国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弊端也随之显现出来,诸如人才比例失衡,责任心不强,主人翁意识淡薄,业务素质不高,创新意识不够等。

  因此,企业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通过教育、培训、考察、深造、引进等方式,多形式、多渠道地培养和引进更多更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保证人才引得进、留得住,不断推动企业全面发展。

  (三)推动体制机制变革

  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完善一直 是困绕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也是 我国企业体制改革的老大难问题之一。体制机制存在漏洞, 必然会造成企业生产无序,管理混乱,发展不快,效益低下。目前,我国企业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很多企业管理层已经意识到体制建设的重要作用,纷纷加快了企业体制改革步伐,加大企业兼并、重组力度, 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企业的发展。但是,很多企业处于体制变革的关键阶段,由于体制机制尚不够健全完善,导致企业管理存在着重视不够,贯彻不深,落实不力的倾向,对提高企业管理产生了-些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随着我国企业发展规模的不断壮大,所需人员越来越多,企业组织机构越来越庞大,效益却越来越低下。因此,逐步健全完善企业体制机制,促使企业高效运转,是我国企业管理的重要任务。

  (四)重视协调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很多企业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以劳动密集为支撑的传统企业发展模式,忽视了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有的甚至严重破坏生态,污染环境。这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差距比较大,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不相符。后危机时代,环境污染与保护问题已经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重视,提上了议事日程。随着世界经济自由化、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企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因此,要使企业全面协调发展,打入国际市场,就必须高度重视企业协调持续发展的问题。这就要求我国企业发展必须做到既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又不对环境构成危害和破坏或者影响很小,既达到企业发展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促进企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

  5)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竞静力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为企业长期保持战略优势和不断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但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不是一句空话, 而是一项长期且艰巨、 繁杂又庞大的系统工程,几乎涉及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因此,必须从科学台理配置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方面人手,制定切合企业自身实际的战略目标,通过管理创新、技术革新,认真分析金融危机给企业管理带来的机遇、挑战,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把握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切实把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技术 与企业自身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企业发展新模式,不断强化管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缩小与国外的差距,增强企业的发展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中获得持续发展。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